院長的話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院長 蔡崇豪

醫學院是全校最重要的磐石,有穏固強大的醫學院才會有更茁壯的大學。醫學院現有醫學系,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所,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所,及生物醫學硏究所,5個學程(4個博士、1個碩士)。其最重要的宗旨乃在醫學專業能力的培養,醫學人文與醫德涵養的蘊育,培養服務奉獻及尊重生命的醫學專業人員。硏究所則更深一層培育誠實有硏究能力及國際視野的(醫師)科學家。在實務面,學生的教育內容及品質要特別重視,強化國際交換學生的制度,提昇或維繫國考通過率,暢通畢業後職場和進修管道均是全院所應注重。對學生的生活關懐及弱勢學生的照顧亦十分重要,所以生活導師的角色相當關鍵。好的教學要有好的老師,師資的強化、年輕化及繼續教育的師培均與教學習習相關。基礎老師對臨床病人的暸解亦十分重要,這樣有助於學生在基礎或與臨床結合的課程中能習得最精髓之內容。所以要創造機會讓基礎老師能接觸到病患,此點在與臨床相關之科系更形要緊。

強化醫學臨床教育:目前對醫學生的臨床教育經由許多人經年的努力已有相當基礎。然由直接臨床觀察,醫學生在實際接觸病人時,有時會無法辨認出臨床的徴兆及做出正確合宜的診斷。最好的方式是讓學生在住院及主治醫師指導下由實際的病人看診,檢查中不斷的累積經驗,於長期不斷修正中提升診治病人的能力。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及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的學生亦然。由做中學,累積經驗,愈做愈好。此外對待病人的態度更是重要,多為病患著想竭盡我們所能為病人找到出路,總能在無可指望中仍有指望。

研究需要有主軸及方向:可以嚐試針對幾種目前難解,但我們體系有可能突破的疾病建立跨領域團隊,以治療、緩解或更暸解這些疾病。體系在癌症的研究及治療投入了相當的資源、也有不少的人才專注其中,這對病人及學術均有相當助益。然在老年人口增多的現今,退化與遺傳性疾病亦須為我們所應重視,例如;巴金森症、失智症、關節退化、腸道菌與腦部疾病關聯領域,均是硏究者應關注的方向。未來人工智慧深度學習及次世代基因定序、精凖醫學、幹細胞及免疫治療、神經生理⋯⋯等等應是應用於暸解及克服這些疾病的關鍵科技。現有實驗室多以基礎老師為主,可籌劃與醫院合作,設立共同實驗室,提供具硏究能力的醫師有長遠發展的空間。可以集結同硏究領域專長的2-3人為一組,在硏究計劃的支持下共同維繫實驗室運作,每組有一位硏究助理協助硏究的執行。貴重儀器可以學校、醫院共用。此外基礎老師與具硏究能力之醫師亦應合作,但前提是彼此要能對談,這樣才能建立長期互信友好的夥伴關係。現有的學校硏究實驗室,亦可為醫師共同實驗室的堅強後盾。與國外學者的交流合作,參與國際學術團體的運作及期刋編輯亦很重要。提供有硏究能力的醫師及教師能擁有共同實驗室,也是醫學院應建置的重點。唯有這樣我們所培養的人才方能永續發展。

國際學術交流:與國外學者的交流十分重要,但前提是自己的實力要夠。除了會議舉辦外,實質的計劃合作才能深耕。在計劃支持下應可安排互訪,特別邀請國外學者做中、長期駐訪或許更有幫助。此外,老師應更積極加入國際期刊editorial board, 擔任國際學術組織理事(executive committee member)。其實學術實力是根本,國際學術組織行政職務為骨幹,兩者相輔相成,但往往後者為多數人所忽略及漠視。此外國際交換學生計劃,國際學生的招募,海外職場的開拓,均是我們所應重視,這些在醫學院的系所均已有良好基礎,未來可於此立基上做得更紮實。

強化系友後盾:系友是系所重要的支柱,無論在精神上或實質上皆然。系所的茁壯若有系友大力支持應可發展得更好。目前系學會均有系友單位,應可在此部分更多着墨。

照顧學生的身心靈,特別是弱勢學生:學生在學習及生活中難免會有挫折,情緒低落、生活導師及同儕的關懷十分重要,此外可結合校園輔導或團契主動關心學生,願大家在綿密的照顧下學習。師傅雖有一萬,為父的卻是不多,期望老師均有為父的心來帶領與教導學生。

與台灣醫學教育系統緊密聯結:台灣醫學院校定期的校院長及系主任會議是制定醫學教育政策的重要功能單位,更多融入其中對往後的決策方針才能有更多實質上的暸解及貢獻。

期望在醫學院的大家庭中大家彼此幫補,融洽相處,共創更美好的現在與未來。